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我国首次获得300米级超深导管架下水轨迹实测数

来源:船舶与海洋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面对复杂的海上作业环境,团队设计了多源信息校验和互备份的综合监测方案,确保监测方案的可靠性和监测结果的可信度,还开发了无人化、远程化的监测技术,实现了岸上远程调试

面对复杂的海上作业环境,团队设计了多源信息校验和互备份的综合监测方案,确保监测方案的可靠性和监测结果的可信度,还开发了无人化、远程化的监测技术,实现了岸上远程调试-海上设备快速启动的联动模式。随着所有监测设备的成功收回,实测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记者5月12日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上海交大船建学院由海洋工程科研团队李欣研究员主持的“海基一号”超深水导管架下水监测项目圆满完成,成功获得了该导管架下水过程姿态和结构载荷的珍贵数据。

“我们开发了自容式运动采集仓和结构应力滑移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导管架和驳船姿态、导管架关键结构动态载荷的完整测量。”项目负责人李欣研究员介绍说。为了保障高精度卫星定位信号对整个下水过程信息的完整监控,监测系统需要贯穿整个302米长的导管架,团队解决了长距离GPS监测信号传输难题,同时保证了整个系统具备高可靠性,保证了数据监测的精度。

长302米、重达3万多吨的亚洲最大导管架“海基一号”在陆丰油田海域成功滑移下水,创造了深水导管架下水的亚洲新纪录,标志着我国超大型深水导管架成套关键技术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推动我国海上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海基一号”水上部分伸出驳船舷外80多米,入水时长不到1分钟。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滑移下水的全部数据监测和回收,难度不小。从今年1月初接到“海基一号”导管架下水动态过程监测任务起,交大海洋工程团队的实测成员就开始忙碌起来。为了获取最精确的数据,科研团队不仅要监测巨大的导管架本身,还需要同时对下水驳船的位置、姿态等进行监测,还原实际滑移下水全部过程。

这是我国首次获得300米级超深导管架下水轨迹的实测数据,标志着我国掌握了深水导管架下水过程数值分析的“核心密码”。随着我国深水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更深更大的导管架已经开建。宝贵的实测数据将为更深水导管架平台的创新设计、安全运维和设计软件验证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总台央视记者 王殿甲)

文章来源:《船舶与海洋工程》 网址: http://www.cbyhygc.cn/zonghexinwen/2022/0513/451.html



上一篇:投资28亿元!日本建造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工程船亮
下一篇:金风科技子公司与中天海洋工程将共同打造新一

船舶与海洋工程投稿 | 船舶与海洋工程编辑部| 船舶与海洋工程版面费 | 船舶与海洋工程论文发表 | 船舶与海洋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船舶与海洋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