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做海洋强国的“追梦人”讲述人:青岛海洋科学与

来源:船舶与海洋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但那时候我们的海洋科考能力比较弱,出海航次少,研发的海洋科研装备无法及时搭载科考船海试,研发周期无形中就变长了。因为航次少,一些青年科学家很难争取到航次资源,总是

但那时候我们的海洋科考能力比较弱,出海航次少,研发的海洋科研装备无法及时搭载科考船海试,研发周期无形中就变长了。因为航次少,一些青年科学家很难争取到航次资源,总是望船兴叹。

十几年来,我见证了中国第一艘万米级水下滑翔机海试成功,第一型大深度自持式剖面浮标从样机走向成熟,第一型深海剖面测试平台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刘艳杰、朱楠采访整理)(刘艳杰 朱楠)

2021年4月,南海神狐海域。当我站在“海洋地质九号”船上目睹海上日出的时候,似乎又变回了当年那个第一次看到大海的少年。

【来源:光明日报】

【我们的新时代】

迎着朝阳,每一次出海,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海洋强国之梦更近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仿佛挣脱了羁绊,一轮红日跳出海面……

到了2016年,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组建了深远海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对平台内所有船舶的闲置航时、可共享航时进行了科学规划调配,定期发布航次信息,为各地科学家提供搭载科考海试服务,这种做法极大提高了船舶的使用效率。现在,我们几乎每个月都有船出海,年轻的科学家们也拥有了很多海上实操机会,海洋科研成果研发周期大大缩短。

2006年,了解到我国海洋装备与海洋科考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我选择了物理海洋作为求学志愿。毕业后,我开始从事海洋调查工作,一出海就是一个多月,颠簸的海面、狭小的船舱,都抵挡不住一个年轻人对海洋科研的热情。

这几年,我们不断加强科考船队建设,深远海科学考察船队从2018年的24艘扩大至37艘,科考航迹遍布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极地等海域。船舶条件也越来越好,2019年入列的“东方红3”船,是全球最大的静音科考船,不但综合科考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为出海人员提供了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文章来源:《船舶与海洋工程》 网址: http://www.cbyhygc.cn/zonghexinwen/2022/0518/456.html



上一篇:做海洋强国的“追梦人”讲述人:青岛海洋科学
下一篇:“珠海云”下水 为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

船舶与海洋工程投稿 | 船舶与海洋工程编辑部| 船舶与海洋工程版面费 | 船舶与海洋工程论文发表 | 船舶与海洋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船舶与海洋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