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船舶与海洋工程版面费是[10/07]
- · 《船舶与海洋工程》投稿[10/07]
青岛双瑞公司布局海洋环保领域——科技为帆向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持续创新。持续创新既是指对企业的原有产品不断改进、升级换代,也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孕育出新的、更大更快的创新,或者说颠覆性创新。”付洪田
“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持续创新。持续创新既是指对企业的原有产品不断改进、升级换代,也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孕育出新的、更大更快的创新,或者说颠覆性创新。”付洪田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科技和创新持续改善海洋环境'的初心使命,坚持持续创新,为全球航运业的绿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瞄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青岛双瑞不断开展海洋高端装备和关键系统创新,打造可持续的科技研发体系。
经过4年多攻关,公司先后掌握中和技术、自动监控系统、安全除氢技术和体积要求等关键技术,设计制造出样机并多次试验,压载水管理系统获得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的最终批准。之后,压载水管理系统又获得中国船级社(CCS)型式认可,标志着自行研制设计生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正式获准安装远洋船舶。
随着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海洋环保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异军突起,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公司发力海洋环保高端装备自主创新,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在造船业迅速“出圈”,成为船舶配套设备产业的重要创新源头之一。
“液化天然气供气系统设计、生产、安装及调试周期长,只有到了实船调试阶段,才能验证整个系统的功能,一旦出错,系统整改成本较高。”青岛双瑞研发中心主任王廷勇说,针对这个问题,研发团队依托数字双胞胎技术,开发了液化天然气供气系统模拟仿真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提前对系统进行模拟调试,实现工艺参数、设备选型、控制逻辑优化。
如今,加强船舶污染防治、应用绿色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航运业共识。与传统船用燃料相比,当前船舶应用较为广泛的清洁能源液化天然气(LNG)可以大大减少船舶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但要将其作为船舶动力燃料仍存在不少挑战。
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是青岛双瑞创新的突破点。压载水是为控制船舶纵倾、横倾、吃水、稳定性或应力而在船上加装的水及其悬浮物,通过实时调整船上压载水量,可以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随着国际航运业不断壮大,压载水排放所带来的外来海洋生物入侵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为了避免压载水对海洋产生危害,世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企业纷纷着手研发压载水处理技术。”青岛双瑞总经理付洪田说,公司抢抓机遇,迅速成立技术团队,开展技术攻关。
坚持苦练内功
同时,公司建成液化天然气供气系统陆基试验基地,可用于测试液化天然气供气系统各项功能,验证系统性能指标及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实现对产品的持续改进。
青岛双瑞健全了“提升一代、开发一代、谋划一代”三代研发体系,在压载水处理系统领域,持续推动技术优化升级,使产品更符合智能船舶、绿色船舶发展趋势和要求。目前,青岛双瑞已交付2100多艘船的压载水系统订单,在中大型船舶压载水处理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通过以资源计划为核心的资源配置系统,公司形成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一体化业务平台,强化了从设计到产品交付全流程管控。”董如意说,公司建立了生产运营指挥中心,生产周期大幅缩短,压载水项目执行周期由210天缩短至60天以内;生产交付及时率由42%提高至90%以上,存货降幅达83%。
研发并非一帆风顺。电解活性物质浓度用什么参数能达到国际海事组织规定的排放要求?船上空间狭小,如何对系统进行集成化设计以节约空间?面对一系列难题,青岛双瑞一步一个脚印深入研究。
瞄准前沿技术
在青岛双瑞生产车间,一台台挥舞着“手臂”的机器人正在忙碌地制造船舶装备的零部件,各区域内闪烁的电子屏上显示着各流程工作进度。为规范生产现场,青岛双瑞将生产过程精细到工位和工序级,依托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实现技术资料电子化及同步传递,推动生产现场标准化、可视化管理。
(经济日报)
依托模拟仿真平台和陆基试验基地,青岛双瑞在设计能力、应用经验、生产布局、交付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在生产制造环节,我们建立了精益生产模式。”青岛双瑞副总经理董如意告诉记者,公司搭建以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化制造平台,实现制造过程数据透明化、工序协同实时化、制造装备数控化和生产信息集成化。同时,推进关键工序和关键设备数控化、智能化改造,建设高效协同数字化车间。
文章来源:《船舶与海洋工程》 网址: http://www.cbyhygc.cn/zonghexinwen/2022/0831/474.html